77岁老人与别人合资开公司并担任法定代表人,公司的注册资本认缴期限为50年。近日,发生在宁波的这一事件被多家媒体转载报道。
随着工商注册登记制度的改革,企业准入环境越来越宽松,市场主体呈现出千姿百态。老人开“长缴”公司是否可行?社会如何看待“大伯认缴50年”现象?如何让企业进入后有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百花齐放?
高龄老人认缴50年:合法
“老人的做法是合法的。”宁波正甬律师事务所律师叶逸说,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大大放宽了公司注册资本的要求,并将绝大部分行业的实缴制改为认缴制,至于申请人的认缴年限,并没有规定,也就是说,无论认缴5年还是50年,都是法律允许的。
至于高龄老人,在50年里是否有完全的认缴能力,叶逸认为无论从民法还是行政法的角度,老人的做法都是允许的。民法精神是“法无禁止即允许”,也就是说,如果相关的公司法没有禁止高龄老人认缴多年开公司,那么老人就可以注册公司。
“只要符合认缴条件,注册资本认缴多少年是申请人自主权利,高龄老人认缴50年注册公司,法律上并无障碍。”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市场环境越来越宽松
如果不是金融等受限制的行业,老人认缴50年注册公司的合法性毋庸置疑。那么这样的申请是否合理?有人认为老伯将注册资本认缴年限设得有些长了,还有媒体报道,大伯“注册资本缴到了127岁”。
事实上,这是对企业认识的误区。“在这50年里,企业完全可以依法转让、变更,甚至可以继承。”叶逸认为。国际上不少大公司已存在百年,其间经历了多次股东变更,但公司依然运营。
老人注册“长认缴”公司,可以理解成准入不断放宽、投资越来越活跃的信号。应该说,当前市场准入环境越来越宽松,宁波市绝大部分投资人能理性看待,慎重对待。据一名基层注册人员估计,“认缴”制实施后,大部分企业的认缴年限在10年以内,约占90%,其中5年以内和5年以上各占一半。认缴20年以上的企业比重并不大,约占10%,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大项目落地的企业,从企业发展规划看,这类公司的资金投入呈逐年增长趋势。
“除了注册资本放宽外,‘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也被允许。”一名注册人员说。
信用监管提上日程
不过记者发现,随着企业准入的放宽,确实存在一些不理性的登记行为,容易造成经济隐患。如有人一次性申请成立5家有限公司,这五家公司法人代表相同,经营项目重合,办公场所就在一幢大楼的同一层。虽然这样可能增加企业的市场机会,但运营成本也将增加,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有人大规模给现有企业增资。如以往一家运营国内物流的企业,注册资本通常为100万元,改为认缴后一下子增资1000万元。事实上,虽然1000万元注册资本不需要一次性到位,但企业实际上将承担1000万元的责任,增资后,企业的责任也在增加。
此外,“认缴”后注册资本不需要一次性到位,一家看似有2亿元注册资本的公司,因认缴年限长达50年,使得公司的债权人缺少了这方面的直接保障。
面对越来越多样的市场主体,严格的后续监管被提到日程上来。“宽进是登记制度改革的关键词之一,宽进之后,是如何严管。”市场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认为,后续的监管制度应加快跟进。
“企业入门越来越宽松,是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但需要政府从税收、金融等方面跟进,并不断完善信用建设。”叶逸说,当前我国在信用体系、金融、税务等方面的制度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差距,不排除企业“钻空子”。
据了解,今后我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将逐步完善,不仅要实现全国联网,而且要确保信息公示的及时、准确、全面,实现登记机关、政府部门乃至全社会的信息共享,从而强化信用约束,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形成“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社会共治局面。
相关链接
今年3月1日,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改革首月上海新登记市场主体2.19万户,同比增长37%;新设企业注册资本总额943.84亿元,同比增长345%。得益于此前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功实践,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在全市推广后,迅速激发了企业热情。工商部门表示,新一轮“实验”已在自贸区内展开,待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试点成熟后,将向全市复制推广,形成完整的“宽进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