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可推广”初见成效。3月1日起,作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成熟经验之一,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率先向全国推广,上海所有符合条件的新设企业都将享受到宽松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首批十余家在自贸试验区外新设的企业今天就将获颁新版营业执照。
零门槛激发内资活力
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类似于“零门槛”。首先,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文件有规定外,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不再设注册资本下限。此前,注册资本“门槛”少则3万、多则500万元,将一些初级创业者挡在门外。
其次,新设企业不用交“起步费”,即行政审批部门原本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比例。过去,一家注册资本3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初期就要交不低于6万元的“起步费”,注册资本设得越高,企业创业初期的资金周转就越受影响。
第三,注册资本的缴清时限上不再有“最后通牒”,何时缴清,由企业自己承诺并兑现。而以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首次按比例出资后,须在两年内缴清其余注册资本。
自贸试验区成立至今年2月底,自贸试验区已新设企业6610户,其中内资企业6100户,外商投资企业510户。
更令人欣喜的是,制度创新吸引了一大批符合自贸试验区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区内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新设企业占到了总数的六成,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设企业占到两成,更有48家外商投融资租赁企业在区内诞生,占全市同期新设外商投融资租赁企业总数的87%。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佳士得拍卖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文化类企业纷纷进驻。
同时,自贸试验区内新设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都在正常范围内,内资企业户均认缴约2000万元人民币,外资企业户均认缴约460万美元,并未出现“1元钱公司”现象。
让企业讲诚信,政府监管更严
“零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但行政审批部门简政放权的力度越大,市场需要调控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比如让公司股东对其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等自主约定,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对约定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但市场诚信水平尚有待提高,有些公司可能未按约定履行责任,将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现在覆盖到了全市,相比自贸试验区适用的范围更广,产生市场风险的概率就更高。对此监管部门是否还会继续“放权”,交由市场自己去调节呢?
虽然在工商登记门槛上进行简政放权,但对企业设立后行为的监管并不会松懈,反而会更严。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表示,上海将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市场主体监管方式,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氛围。
继认缴登记制度之后,年报公示制度和异常名录制度将从今天开始在自贸试验区内试点,成熟后也将向全市复制推广。届时,上海企业的年检将取消,而是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登记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向社会公示股东认缴出资额或发起人认购股份、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缴纳情况等信息。
对于企业报送的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工商部门将抽查,公司年度报告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将予以处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信息将被通报公安、财政等有关部门;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通过登记的住所无法取得联系等失信行为和违法违规记录,将列入经营异常“黑名单”。公司股东如果未按约定交付、交足出资,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还要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