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自贸试验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综述 |
2014/1/26 阅读次数:1258 |
虽然还是深冬,但改革春风已经让关注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每一个人感到温暖。上海市外高桥基隆路9号,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2013年9月29号揭牌以来,这里热度不减,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源源不断涌向这里。上海市工商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月14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登记注册企业超过4600户,平均每天诞生的企业超过42户。 上海自贸试验区,这片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试验田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企业投资,掀起了席卷神州内外的“自贸区热”,呈现新设企业数量同比井喷、资本规模大幅增长、新兴业态层出不穷的态势。 改革,从制度创新开始 改革,向深处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激发一切市场主体的活力。这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以来显现的最大特点。在国家工商总局部署下试行的工商登记改革措施,有效地推进了自贸试验区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加强监管转变,对探索建立与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培育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内外投资者高度关注与积极评价。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辛翎告诉记者:“3个多月来,自贸试验区内各项改革进展顺利。工商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行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系列措施运行顺畅,成效明显,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能,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为可复制和可推广创造了条件。” 2013年9月下旬,国家工商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同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新的营业执照方案的批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随后,上海市政府颁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上海市工商局对上述文件明确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企业登记管理的规定》、《关于贯彻〈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工商部门以国家工商总局法规数据库里的4412部法律、行政法规为基础,对涉及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涉及法律法规对注册资本有专项规定的共计40项,其中明确为实缴的20项,从而让“试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试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统一营业执照样式”、“建立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工作机制”的政策实施与流程操作得到有效衔接,顺利运转。 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说:“上海自贸试验区整个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都是在法律法规调整的框架下依法运行的。” 制度的革新及实施,激发了广大市场主体的热情。自贸试验区工商分局副局长冷春和说:“我们办证窗口的12名工作人员,每天要接待办事人员300多人次,只能是‘5+2’和‘白+黑’连续奋战了。” 3个多月来,随着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一些新技术、新业态的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横空出世。更多有能力的投资者在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后享受到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红利”。 在自贸试验区工商分局新设立登记的4600多户企业中,贸易类和服务类占多数,贸易业中不乏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得益于文化、交通等领域试点政策的逐步落地,新服务业也成为自贸试验区投资热点。佳士得拍卖、华谊兄弟、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等20多家国内外文化产业龙头企业进驻自贸试验区文化贸易基地。由微软和百视通合资的上海百家合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市游戏软件产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另有多家船舶经纪、船舶管理企业正在筹备设立。 改革,以便利化为目的 “方便了!时间大幅缩短了!”赢济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周丽珺说。这是3个多月以来,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工商分局办理工商登记企业人员的一个共同感受。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在外资准入阶段,商务主管部门只对其投资主体资格、投资领域行业等基本信息进行备案,投资管理由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外资企业设立由工商一口受理,管委会、工商、质监、税务并联办事。企业注册时间从目前全国平均29天缩短到4天。 不仅速度快了,企业的申请资料也由原来一堆资料变成一张“投资者备案申请表和承诺书”。以往一个职能部门就要交一份材料,而现在材料交到办事大厅工商窗口后,就可以在大厅的各个窗口内部流转。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服务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说:“以前为了严格准入设立门槛,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改革后产生了良好的政策效应。”如今,自贸试验区内“门槛很低,大门很宽,手续简便”,节约了公司注册的时间和成本,创业和营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孙元欣表示,这些制度改革,主要就是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改善营商环境,让企业能自由大展手脚。 康信融资租赁公司总经理刘新民说:“最大的感觉是政府的观念变了。从被邀请到入驻,政府部门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让大家感觉很兴奋。” 放权,不代表监管会任企业“胡作非为”。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法务部高级主任邱根永认为,正是因为放松了管制,才会导致所有人的眼睛盯在这里,企业必须更加约束自己。 上海自贸试验区试行认缴登记制以来,企业注册资本总量增大,总体依然呈现平稳状态。目前在4600多户内资企业中,认缴注册资本户均2000多万元,最高60亿元;外资企业中,户均认缴注册资本近3000万元。康信融资租赁公司总经理刘新民说,尽管工商部门并没有要求公司明确注册资本认缴的期限,但是他们认缴1.6亿美元,如今已经实缴了1亿美元,是考虑到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利风险的因素而比较保守认缴的。另一个投资者也向记者表示,他们的行业圈很看重公司注册资本的多少,如今可以在行业要求的底限上认缴,极大地减轻了创业者的压力。 “制度的安排越来越和国际接轨,在运营企业方面带来更多便利,有助于进一步建立政府机关和企业之间互信的基础。”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集团总裁邱文友说,“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将迎来新的监管挑战,但与此同时,企业更加需要自珍、自重、自爱。” 改革,不是“栽盆景” 1月15日,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是国家赋予上海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务院明确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013年11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就上海自贸试验区运行情况接受媒体集体采访,用“栽盆景”和“种苗圃”作了形象的比喻。他说:“自贸试验区所有的规则、所有的改革举措都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实现可推广、可复制。反过来说,不可推广的、不可复制的,就像‘栽盆景’的那种,不是自贸试验区干的事情,哪怕有些眼前的利益,我们也不会做。可复制、可推广,形象地说是‘种苗圃’。” 为了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目标,上海市工商局一方面加快落实并完善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登记制、统一营业执照样式、“一表申报、一口受理”工作机制等各项工商登记改革措施,另一方面抓紧建设监管信息共享平台。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和经营异常企业名录等相关制度也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目前,该局已拟定《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实施办法》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办法》。 随着自贸试验区各项政策逐步落地,社会创业投资热情得到充分激发。截至目前,已有近30家银行、保险公司获批在区内设立营业网点,另有近50家金融机构正在申请分支机构批文。上海期货交易所投资设立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也在自贸试验区内成立,该交易中心是区内注册资本数额最大的金融企业。与此同时,上海市工商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为立法修法献计献策,探索“宽进”后的“严管”方法与措施,加强同政府各部门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协作,为自贸试验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全国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