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与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共同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揭牌

两位工作人员身着全新的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制服亮相

新制服中的帽子上镶嵌有国徽、红盾以及陆家嘴建筑群组成的新标识

新制服的袖章也换成了新标识
原标题: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揭牌将一门受理区域注册许可(图)
东方网记者程琦、徐程12月31日报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天揭牌,自此浦东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正式成为“一家人”。明年1月1日起,市场监管局及其直属单位和派出机构将全部挂牌并正式对外运行。
此次“三局合一”的浦东市场监管局,将实施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市场安全统一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形成“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市场监管体制,为浦东综合改革拓展内涵、为全市改革探索经验。
探索“大市场”审批机制成立注册许可分局
作为上海机构改革先行先试的“排头兵”,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三局合一”,并非简单的部门合并,而是一次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和先行探索。
据悉,浦东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探索“大市场”审批机制,逐步实现原三部门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一门受理、一表申请、一口办理”,并为此成立了注册许可分局。如以前企业在登记时,营业执照的办理要到工商部门,组织机构代码证办理要到质监部门,餐饮服务许可证要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现在这些将由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力承担。
与此同时,专门成立综合执法稽查支队,着力发挥资源优化组合优势,加强对市场重点违法行为的查处,从而避免原有的职能分散、交叉、缺位和错位问题,避免互相扯皮和“九龙治水”现象,促进监管到位。可更有效解决市场监管领域,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存在的监管真空、监管盲点等问题。
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形成“36+X”市场监管格局
除探索市场化的审批机制外,此次浦东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原工商、质监、食药监三部门职能、机构、人员的全面整合。记者了解到,除专业性强、风险性高的事项外,凡能由基层监管机构承担的综合执法事项,全部下放基层,并按照“人随事走、编随事转”的原则,精简机关行政编制,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并在原30个工商所基础上,与所有的街镇一一对应设置36个市场监管所,着力形成“36+X”的市场监管格局。“X”即与相关开发区体制相衔接,在重点区域设置派出机构,有效保障重点区域的市场安全。
据悉,此次机构改革中,原三个局的内设机构从29个减少至16个,精简了44.8%;机关编制从264名减少至139名,精简了48%;市场监管局991名干部中,86%的人员在基层、在一线从事行政执法工作。
避免多头投诉实现公众诉求处置一体化
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将原三个部门涉及的12315、12331、12365、12345等投诉、求助平台、热线进行整合,以一个公众诉求处置平台统一受理,实行“公众诉求处置一体化”,更快更好地维护老百姓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了解,按照市场监管局的“三定”方案,新局内设16个机关处室和注册许可分局,下设综合执法稽查支队1个直属机构,以及临港、旅游度假区和地区市场监管所等38个派出机构,机关干部编制精简48%,百余人涉及岗位、职务变动。目前已基本完成市场监管局及所属各部门、单位的机构设置,各基层单位临时领导班子均已成立,125名原机关干部下沉到基层。
“三局合并”制服更换软硬件匹配到位
而此次浦东市场监管局成立,三局硬件、软件上的合并,也是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三局合并涉及数十个内设机构的拆、并、转,涉及标牌、服装的整体更换,工作繁琐复杂。
据悉,在改革过程中,坚持“优化资源、勤俭节约”的原则,充分利用、整合原三个局的场地资源,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大楼作为市场监管局机关办公场所,原工商所和原食药监所办公场所作为新的市场监管所办公场所。
与此同时,三局职能合并还涉及到数百部法律法规、近两百种执法文书的整合运用。在合并过程中,按照“能合并尽量合并”、“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对原有三个局的178种执法文书完成合并150种、文书统一率达84.3%。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孙继伟表示,浦东新区将以改革为引领,进一步探索宽进严管,激发市场活力;探索精兵简政,夯实基层基础;探索创新管理,破解社会综治难题,借助改革推动浦东发展的新跨越,争做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