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闻发布会”。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表示,2014版负面清单正在征求意见,有望进一步缩短。明年上半年将完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并发布实施。
[关键词·企业]近1500家企业入驻
“自贸区新注册企业中,认缴注册资金50万以下企业很少。”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透露,截至11月22日,自贸区共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5.6亿美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1500万美元。新设内资企业1396家,内资注册资本超过347亿元,平均每家注册资本近2500万元。
“新设企业以贸易类和服务类为主,占比分别为69%和26%,此外还有部分金融类和物流类企业。”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表示。
对新设企业中外资企业数量占比不到3%,上海市副市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表示,外资企业对自贸区的兴趣其实很大,他本人也接待过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如高盛集团的CEO。“这些大公司有一个特点,即投资决策要经过战略部门认真研究,找出业务着力点,才能最终落地。所以,自贸区运营初期外资企业数量较少是正常过程,不能以短期现象作出常态化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还有约6000家企业办理了核名手续,成为自贸区下一阶段企业设立的主要对象。“自贸区激发了社会的创业热情,这种热情堪比上世纪90年代的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
[关键词·空间]空壳公司难有空间
戴海波还透露,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23条开放措施中,12项开放措施已可以实施,7项开放措施正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游戏游艺设备生产销售、演出经纪、娱乐场所、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医疗机构、增值电信。
“19项在年底都有望有项目入驻。”戴海波表示,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增值电信、旅行社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中。
针对市场流传的到自贸区炒作空壳企业说法,戴海波表示:“在自贸区空壳公司很难有生存空间,大妈团购炒作即使有也是非常个别的案例。因为自贸区企业的年度报告实行公示制,并会生成经营异常名录,严重的会被吊销经营资格。”
“自贸区采用认缴制,注册资金依然需要到位。”戴海波透露,如果在约定的认缴期限内,注册公司资金没有到位,相关企业将负法律责任。
[关键词·立法]自贸区条例明年发布
普遍关注的自贸区立法正在筹备中。晨报记者获悉,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将协助相关方面,着手相关条例的起草工作,争取年内形成条例草案的基本框架。
在自贸区操作细则中,目前央行的金融细则还未出台。艾宝俊说,目前自贸区管委会正与监管部门紧密合作,配合央行的分账核算操作办法,对区内6000多家存量企业进行梳理排摸,帮助银行建立企业数据底账,并支持人民银行加快建设自贸区资金监控系统,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及人民币跨境使用等相关政策落地做好准备。
对于备受关注的自贸区负面清单,艾宝俊表示,“目前2014版负面清单正在征求意见。我们认为,负面清单还有改进空间。 2013版负面清单参照我国的国民经济分类,下一步可考虑借鉴国际经验。同时,现有清单内的190项管理措施也有缩短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