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上海陆家嘴,东方明珠塔上灯光璀璨,黄浦江畔夜色迷人。可37岁的企业登记注册中介从业者却无暇顾及窗外的夜色。已是晚上10时,他还在办公室里复印整理着厚厚的材料。 这些材料,都是当天晚上几位打算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的客户委托他准备的。
自从10月中旬开始帮助客户到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后,就没有休息过。每天,他都在陆家嘴与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之间穿梭。将近1个月时间里,他已经和正在代理“落户”到上海自贸区的企业近百家,这几乎是他过去一年的企业登记注册代理的工作量。
服务大厅 热闹程度堪比火车站
11月7日9时,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门外,已经排满了等号的人们,有的甚至凌晨4时来排队,都没有靠前的位置了。
自10月8日上海自贸区开始受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后,这里每天都是人潮涌动。
而在7日早晨排队的人群中,大多数是代理登记注册的中介从业者,37岁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10多年前,和姐姐在上海开设了一家企业登记注册代理公司。随着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和其他几十家中介公司一样,将“主战场”转移到了这里。
由于上海自贸区对于“落户”的企业有着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最近一个月里,上海自贸区服务大厅就成了除火车站、机场外,上海最忙碌的地方。
企业登记注册的热潮,自然也吸引了他们这些中介公司。告诉记者,这里大概有三四十家中介公司,连上海远郊区的一些公司都过来了,为的就是抢这块“蛋糕”。
代理落户 一个月干了一年的量
和姐姐开设的公司,一直在从事帮助企业登记注册以及代理财务方面的业务。
告诉记者,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前,他每个月大概会经办10个左右的企业登记注册代理业务,其中,“落户”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大概只有两三家。
“因为这里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一般都是做外贸生意的企业会选择到这里。”。可自从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后,他的业务量激增,几乎全是委托他们到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的投资者,总数已经近百。
“这还不算来咨询的。”告诉记者。每天,他都是在陆家嘴的公司总部和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之间穿梭,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而他也已经习惯了晚上10点才吃晚饭。
所在公司的总部,位于上海陆家嘴。由于上海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这里中介竞争激烈,他们也在大厅周边租了临时办公地点,加派了人手。
由于大厅每天针对企业登记注册“核名”放号不到100个,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在夜里就去排队。
有一次他清晨5点排队,排在了80多位。他到旁边写字楼的临时办公室拿了份材料,再回来就没有取到当天的号。“有的人夜里一两点钟就来排队了,没办法,只能请人来排队。”
即便是自己上阵、花钱请人排队,平均每天也只能大概为3家委托者来办理“核名”手续,因为实在是忙不过来。而如今“积压”在他手里的,还有50多个委托业务,要一点点来。
手续简便 有人拿2万元来开公司
告诉记者,到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手续的确简便了很多。
据他介绍,以前帮助委托人在上海登记注册企业,从签订委托协议开始,到最终帮助委托人办妥所有手续,最快也要近两个月时间。“如果是做进出口贸易,还需要两个月时间来办各种证件。现在到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时间大大缩短了。”
10月中旬时,从签订委托协议到帮助客户拿到证照,大概只需要7个工作日即可。“最近因为来登记注册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大厅工作人员的业务量也大大增加,要帮助委托人完成整个流程,需要的时间可能要更长一些。”
由于上海自贸区试行注册资本的认缴制度,他经手在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的企业中,认缴的注册资本额也相差悬殊。其中,绝大多数认缴的注册资本在100万到500万人民币之间。而最高的一家企业,认缴的注册资本是1亿元人民币,最少的是正准备委托他来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一位外籍人士,打算在上海自贸区注册一家贸易公司,计划认缴的数额仅为2万元人民币。
“没听说过比这还低的了,不太可能有1元注册公司的情况。”。
虚拟注册 “抢坑”业务占近八成
在这股登记注册企业热潮中,也不乏“淘金客”的身影,甚至有上海媒体报道称,连大爷大妈都来投资注册企业了,特别是一种“虚拟公司注册”已经出现。
所谓“虚拟公司注册”业务,也是上海自贸区自成立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也就是说,一些投资者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地址,并非实际办公地址。
也向记者坦诚,在他经办的代理业务中,近八成是“虚拟公司注册”业务。而每天在综合服务大厅外,中介们着重向咨询者介绍的业务就包括这一块,俗称“抢坑”,即将来升值了,可以通过转让等方式来获得回报。
针对这一现象,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在近期表示,将加强监管,采用“宽进严管”等措施规范自贸区的企业登记注册业务。
对此表示支持,作为一个资深的企业登记注册中介从业者,他对这种跟风投资也持谨慎态度。“包括我经办的委托人在内,很多人要来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可他们连什么是自贸区都不知道,更不知道该做什么。”。
理性应对 已劝退“N”个投资者
11月7日晚,在办公室准备材料时,还接到了一位老客户的电话,询问在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有何好处。
电话这一端,在不停地劝说这位老客户放弃到上海自贸区登记注册企业的念头。“他所做的生意,在不在自贸区根本没有什么影响。”靳民说,这已经是他“劝退”过的第N个投资者了。
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流露出从商的精明和理性:“如果是做贸易,特别是外贸生意,到自贸区肯定会享受到优惠政策,但如果不是,其实去了也和在区外没有太多的不同,虽然在自贸区内登记注册企业手续简便、不用年检,也可以认缴注册资本了,但就那么点地,租金涨得很高,成本其实也在增加,不一定划算。”
对于目前出现的跟风投资者,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政府部门相关规范政策的进一步出台,大家会越来越理性,目前咨询观望者居多也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我们并不想像一些中介公司那样,趁着这股热潮就把公司搬到自贸区附近来,我们还会在陆家嘴。”,“上海自贸区的范围就那么大,总会有饱和的一天,而且政策细则还没有完全出台,我个人预计企业登记注册热也就再持续两三个月,所以上海自贸区这里将来肯定是我们的业务重点,但只是之一,不是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