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
10月中旬的一天,记者穿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二号门,走进基隆路,热闹扑面而来。管委会接待人员忙着迎来送往,登记单已经写满好几本。
这个深秋的中午,没有午休。“机遇有时候就在身边,抓住了就有好运气”,在这里,即使一个普通房产中介,也会告诉你类似的语句。然而,在自贸区内注册了公司,如何运作,实现收益。这是热度背后带来的冷思考。
管委会:超过百人午间排队
基隆路9号,自贸区管委会办公大楼,来自五湖四海的投资者在这里寻找机会,等待搭上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快车。
这里到底有多热看看就知道。中午11:30,上午办公刚结束,管委会大楼门口就排起了100多人的长队,人们等待下午1:30后拿号查阅公司名字。“你看现在是6403号,这是自贸区挂牌以来的累计注册办事人次,一般来说办一个事拿一个号。”一位保安表示。
“驱车200公里,到自贸区考察,任务是带回关于自贸区的全方位调查报告。”张家港人吕俊奇说,从了解的情况来看,自贸区现有政策与公司业务并没有太契合的地方。不过,商机还是存在的。
酒店:考察团入驻9月底满房
下午1点,一辆中巴车停在了管委会对面的喜来登门口,近十位着正装的游客下车办理入住手续。“我们从浙江温州过来,都是乐清当地的五金企业主,此次专门来考察自贸区。”领队摸样的刘先生说。一街之隔,富豪会展酒店前台透露,最近入住率明显上升,9月底甚至出现满房的情况。
原来5分钟调制一杯咖啡,现在必须2分钟完成,忙到手软,这是基隆路1号星巴克咖啡馆服务员小宋的感受。
房产中介:有港商瞄准厂房
自贸区官方的统计,从9月30日以来,几乎每天新公司的注册量都要达到600-700家。“这相当于去年一年的综保区新公司注册量。”自贸区相关负责人透露。
嗅觉灵敏的商人早已瞄准了自贸区的商业地产。一位匿名投资者刚以每年400多万的价格租下区内的一幢大楼,这笔租赁业务在坊间很快传开。自贸区对面就有一家地产门店,店经理宋沪雄说,他刚刚带一位港商参观完自贸区的厂房,“港商希望买下物业在自贸区内占稳脚跟,至于物业是出租,还是自用,他还没有想好”。
[记者手记]
自贸区才刚刚启程
沿着自贸区主干道一直走200米左右,进入富特路,热闹戛然而止。车行至较偏僻的富特东一路,一幢大楼上挂着招租的横幅。
在自贸区内注册了新公司,如何运作,实现收益,这是自贸区参与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上港集团是洋山港运作码头业务的最大的实体,也是自贸区的核心企业。上港集团办公室负责人说,公司高层还在研究自贸区政策,如何利用自贸区做大公司业务。上汽集团全资设立的上海汽车国际商贸有限公司,成为首批获得营业执照的企业之一。不过,上汽集团内部人士坦诚,关于这家新公司的具体业务和衔接自贸区政策目前还不清楚,公司还在与有关部门探讨业务方向。
两年前就在外高桥>开设迷你仓业务的香港人陈启豪非常看好自贸区的未来。公司计划在自贸区四个区域都开设业务,并且从简单的仓储向商务中心的模式转变,已经有不少香港公司希望进入上海自贸区。
“自贸区正式挂牌,考验才开始。 ”自贸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试验区并没有一个既有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在细节方面,管委会已经有很多设想,第一步会在大公司的运作中体现。从大量新公司诞生、行业开放政策的深化、到管理规则与国际接轨、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细胞被激活。现在,她还刚刚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