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推出“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的登记条件、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经营场所登记由地方政府规定”等多项措施,引起各方强烈反响。
今日,新华网特邀国家工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亭,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施天涛做客新华网高端“财”访,详解此次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政策亮点。访谈过程中,施天涛表示,此次的改革力度是空前的,大大降低了创业的成本,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决定去设立怎样的企业。 施天涛指出,此次政策虽然只是在小小的登记上做出变化,但却是一个真正的大改革。他举例解释,在过去公司需要在指定地点,且拥有合法权利的情况下,出示使用权或者产权证明,工商登记机关才会给公司注册登记,而现在,只要直接注册就可以了。“相比之前的情况,现在会节省很多成本,例如说,租地之后到拿到营业执照之前的这段时间,涉及的所有花销就都可以节省下来”,施天涛说。
他进一步指出,此类改革对降低成本,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都具有重大意义,现在的公司就像是投资融资的工具,在市场准入方面没有必要把它管得过严、过高。施天涛同时强调,希望能达到的效果是,准入的时候门槛尽可能低,但事后的监管仍然进一步加强。
“坦率地说,当我们的希望得到明确的时候,我反而在心里还有点不适应。因为,过去总觉得这个改革有时候稍微会比学者的期待来得慢一些,力度也稍微弱一点,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施天涛坦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