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从济南市工商局获悉,济南出台10项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其中包括新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及以下的内资公司,可申请免缴首期注册资本,两年内缴足等。
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陈西利介绍,从企业年检情况来看,去年没有参加年检的小微企业接近两成,其中多数已消失。数据统计显示,小微企业从设立到倒闭,存活时间一般为3年。目前济南市小微企业存在总量不足、后劲不强,贡献能力不高的现状。为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市工商局出台10项措施,并明确提出力争到2017年,全市实现小微企业主体总量翻一番的目标。
记者还了解到,除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外,市工商局还进一步放宽企业登记条件,在登记地点上,新冠“山东”的企业可自主选择在市局或城区分局登记。在企业名称核准上,在分局登记的冠“济南”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经分局查重,由市局统一核准。“这实际上是把企业名称核准权从各分局收回到市局,主要是因为各分局名称核准数据库不全,核名后容易出现重名现象,这项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新老企业的利益,避免因企业重名引起商标侵权纠纷,给企业带来不必要损失。”陈西利说。
优化小微企业创业环境
降低创业门槛。支持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冠“山东”行政区划名称,允许企业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大类申请一般经营项目。新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含)以下的内资公司(一人有限公司除外),可以申请先免缴首期注册资本,两年内再缴足。允许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设立公司。
扩大创业渠道。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所有领域一律对小微企业开放,为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发展物联网、供应链管理、合同能源管理、低碳科技等新兴行业。
设立创业指导岗。在登记注册大厅设立创业指导岗,采取即时指导、现场指导、预约指导、电话指导等多种方式,提供政策解读、项目选择、工商业务咨询等服务,建立登记注册事项公开公示、预先告知、重点帮扶、照后提示等制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更科学、规范、细致的服务平台。
提高审批效能。实行小微企业登记注册、年检一人审核制。凡企业不涉及复杂、疑难登记事项的,材料齐全,即时受理审批。完善网上登记、年检服务,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
提供信息服务。完善小微企业统计调研、监测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定期对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和运行态势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布登记数据、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为小微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帮助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搭建融资平台。积极开展股权出资出质、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动产抵押登记,引导小微企业利用抵押、质押担保进行融资,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转型升级。积极扶持经营能力强、资产规模大的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推进商标战略。对企业商标的选择、使用、管理、保护及时给予指导,适时创立自主品牌,对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推荐申报认定驰、著名商标。
完善诚信体系。积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评选活动,指导小微企业建立完善商品质量监管自律体系及消费维权服务机制。
落实行政指导。积极推行行政指导,实施柔性执法,减少企业过失性违法。
解读
新措施为小微企业入市减少障碍
陈西利表示,新的措施为小微企业入市减少了障碍。他介绍,一些新成立的小微型内资企业,前期没有足够资金,为帮助其顺利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可以免缴首期注册资本,只要在两年内缴齐全部注册资本金即可。此外,记者了解到,根据此前相关规定,有些行业并不允许小微企业进入,新措施执行之后,也扩大了小微企业可选择的创业渠道。
新措施也更具服务性,陈西利说,“小微企业在创业立项前,可以到工商局调取将要从事行业的市场动态,比如有企业想从事餐饮业,可以调取目前济南市餐饮企业数量及经营范围等状况,通过数据分析,减少盲目投资,从而提高小微企业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