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位于朱泾镇的上海苗森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周晓军来到朱泾工商所窗口,办理新设企业的营业执照。他本以为材料递交上去后还要等上5、6天,但当天就拿到了证照。这让他尤为欣喜,“要是按照以往,办证照要跑到工商金山分局的注册大厅,拿着一大包材料来回要70多公里,现在只要在辖区内就能办妥一切。”
“路途来回奔波两三个小时对于企业来说存在较高的商务成本,分局发现问题后于是站在企业角度换位思考。”工商金山分局注册科相关人士介绍,2009年起,该局率先探索了“下放登记事权至工商所”,构建“一局多点、就近受理”科所两级窗口联动受理的工作模式,将96%的企业设立登记和大量的变更登记下放到了街镇工商所进行受理。周晓军在工商所递交的纸质材料,经工商窗口工作人员输入进电脑系统后,工商金山分局注册科工作人员便在系统内进行审批,灵活的“科所联动”为其当场办理了营业执照。若涉及其他行政部门,我区11个部门联合参与“网上并联审批”流程,变“企业拿着材料跑部门”为“材料自己在网上跑”,进一步提高了办证照效率。
来回奔波的距离缩减了,办证照时间大大缩短,而有“减”必有“增”——分布在全区8个街镇的工商所,立刻感受到了“角色变化”:以前,更多负责监管和巡查,办事窗口十分清闲。如今,业务量最大的“新开业登记”、“实收资本到位”、“变更登记”等职能率先延伸下来,工商所窗口一下子忙碌起来。工商所工作人员为了加快速度,每天必须确保审阅、签批完好几摞材料。三年多来,基层所已受理新设企业登记近6万户。
职能改革的目标是减少企业发展的束缚,但事权下放了免不了利益和观念上的阻力。工商金山分局局长金关明坦言,一项项事权下放到基层所,科长们手上的权“放空”了,少数人也曾有过困惑和不解。但事权下放后,局里的科室并没有清闲下来,而是在如何更好地强化宏观管理与主动靠前服务上花心思。金关明介绍,这两年,分局的科室定期“走千家企业”现场办公,去服务企业,倾听企业心声,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现在,分局每个月都会举行一场辩论式“大讨论”,实实在在破解发展难题,研究监管和服务的新办法、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