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凯斯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工商浦东分局核准设立,这是浦东实行《境内自然人在浦东新区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试行办法》3年来,第283个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2010年5月,浦东在全国率先试点境内自然人投资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为境内民间资本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过去,要与外资共同设立企业只能以境内法人形式出现,境内自然人并不在这个范围内,阻碍了个人与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合。然而有人采用隐性出资方式,与境外资本设立企业,也就是先设立一家空壳私营企业,然后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与外方实现合资。但这种隐性出资不合法,一旦发生问题,投资者将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浦东进行的试点突破了这一“围墙”。工商浦东分局的统计显示,已设立的283户境内自然人投资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注册资本合计22503.74万美元,81.72%属于科技、贸易、咨询类企业,其中科技型企业位居首位。试点之后,这些新设立的企业开始在行业内展露头角。德范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先后中标“国内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南京第一高楼”紫峰大厦等建筑设计工程;永卓博济(上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两年来,已成功申请新型全人源抗体等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工商浦东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允许境内自然人投资设立外资企业有利于吸引人才落户浦东,实施外资企业股权激励,使企业的中方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名正言顺”成为股东,促进浦东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推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对此,浦东新区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程东也有同感,目前浦东海外留学归国协会每年新增约400名会员,其中1/5会选择创业,他们之中不乏拥有外国国籍或者想与外资合力进行创业的,允许境内自然人与外资创业降低了他们的创业成本,激发了更多高新技术人才创业的“正能量”。
此外,允许境内自然人投资中外合资企业,促使更多张江等地的创新型企业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目前,浦东新区境内自然人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已有40户企业以股权奖励或股权出售方式对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涉及金额1549.64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