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浦东金融机构集聚的最大亮点当属融资租赁企业的迅猛增长,截至10月底,注册融资租赁公司达到80家,而在去年同期,在册企业仅为42家,一年之间几乎实现数量倍增。 到今年9月底,浦东新区的融资租赁企业总注册资本超过340亿元,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突破2300亿元。紧接其后的10月份,又有6家企业注册,其中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落户陆家嘴平安金融大厦18层,注册资本为5000万美元,按照目前监管部门对金融租赁公司12.5倍的经营杠杆限制,其业务规模可达6.25亿美元。 在新机构落户的同时,原有企业也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做大规模。10月底,交通银行董事会通过决议,拟向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增资30亿元,使其注册资本由现在的40亿元增加到70亿元,本次增资计划分两步实施,2013年增资20亿元,2014年再增10亿元。2009年落户浦东的信都国际租赁有限公司也计划年底再增资3000万美元,将注册资本放大至5000万美元。上海同岳租赁有限公司注册2.7亿元,目前,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20亿元,正筹划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有望通过IPO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机构聚集、资金密集,融资租赁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日益显现。在开展全国业务的同时,这些公司与浦东的产业结合度越来越高,向本地企业购买设备总额显著增长。招银租赁向新区厂商购买设备总额达到58亿元;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新区开展21项融资租赁业务,合同总额达3.5亿元;上海电气租赁有限公司在新区开展10项业务,设备采购总额超过2700万元。 成立于2005年的上海电气租赁是一家典型的“产融结合”企业,其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浦东临港地区布局有生产基地。上海电气生产的大宗设备动辄几千万元或上亿元,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有效拉动了公司销售额,提升了国产装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融资租赁被誉为继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之后的第五大金融支柱。在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市场渗透率为20%-30%,而在我国这个数字目前仅为5%,行业成长空间巨大。新区在支持该行业发展方面适时推出了扶持政策,例如今年7月出台的《浦东新区促进金融业发展财政扶持办法》规定,“对新引进的融资租赁企业,给予一次性落户补贴;对融资租赁企业增资,给予一定补贴。鼓励融资租赁企业为新区内企业提供融资租赁服务,特别鼓励其开展船舶、飞机租赁等航运租赁业务,按其业务量,给予一定补贴。对融资租赁企业购入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设备,购入新区企业制造的飞机、船舶,按照合同金额,给予一定补贴。”下半年,融资租赁企业的加速落户显现出政策功效。 据悉,融资租赁企业在浦东主要集中在陆家嘴和上海综合保税区。下一步,新区有关部门将鼓励融资租赁企业深入街镇园区,促进街镇园区企事业单位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加快自身发展,特别是针对那些不易通过举债方式融资以及未在银行建立起信用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更好地满足这些企业发展对长期资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