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服务业布局 |
2012/8/1 阅读次数:407 |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0 年建设进展概况 2010 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在市有关委办局的通力合作和各区县的 积极推进下,得到了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化。相关区县积极认真贯彻落实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推进工作,20 个集聚区规划建设工作有序展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一是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 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抓手。二是对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 整产业结构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三是促进了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合作与交流。 “十一五”期间,20 个集聚区的核心区新增建筑面积约1000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 约1000 亿元,约可创造50 万个就业岗位。 1. 十三个各具特色的集聚区,部分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1)青浦赵巷商业商务区。在未来五年将重点发展大型商业、娱乐、会展、办公 和一定量的居住;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环境优美、兼具国际化特色与地域特色的地区 综合性、生态低碳型商业商务中心。 (2)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紧紧依托钢铁主导产业,整合区域内制造、港口、货 场、运输等优势资源,着力拓展和延伸钢铁特别是精品钢产业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 力和竞争优势的钢铁服务业集聚区,是又一例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提升的范 例。目前已有250 家企业和80 个企业总部签约入驻,二期项目将开工兴建。 (3)江湾—五角场科教商务区。以知识创新区公共活动为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 文化体育、科技研发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以科教为特色的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以繁荣繁华为标志的市级商业中心、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4)大连路创意产业服务区(海上海)。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大连路总部研 发集聚区规划的中期评估,海东海、海南海、正泰橡胶厂北块项目全面启动,海上海 业态调整取得成功。 (5)虹口北外滩航运服务区。虹口北外滩经过这几年的精心打造,集聚了航运企 业2500 余户,以及上海市船东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物流人才服务中心、中国海事仲裁 委员会上海海事仲裁院等一批航运服务要素,航运服务功能逐渐显现。 (6)奉贤区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充分发挥上海人才、信息、资本、管理等 方面的综合优势,将总部商务区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入上海、国内中小企业 步入长三角、国际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 (7)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定位于总部型、生态型、文化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文化设施建设主要以“两个中心、一园十馆”建设为核心。 (8)徐汇漕河泾高新科技产业服务区。建设目标是成为功能集聚、配套完善、交 通集散高效有序、建筑形态优美和谐,与上海“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宏伟目标相 适应的,能充分体现上海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和 综合服务功能的示范区。 (9)松江(欢乐谷)休闲旅游集聚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科技含量最高、 最具魅力的现代都市娱乐主题公园。 (10)世博花木国际会展集聚区。世博园区和新国际博览中心周边以会展为核心的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包括多个商务、商业及酒店配套项目,目标是成为全国乃至 亚太地区著名的国际文化交流、商务办公、会展旅游集聚区之一。 (11)浦东外滩-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大都会)。依托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的优势, 集聚了国内外金融要素市场、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对于上海构建国际 金融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截至2010 年5 月,新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625 家,占 全市的80% 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40% 左右。 (12)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创意文化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 以信息、内容产业为依托,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约35 公顷,重点集聚文化创意产业龙 头企业、重大项目及科技研发总部。 (13)嘉定国际汽车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旨在打造汽车城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功 能区,业已建成的赛车场、博物馆、会展中心、汽车质检中心、汽车城大厦、全国零 部件出口基地、上汽工程研究院等汽车服务业功能项目则构成了对核心功能区的有力 支撑和功能延伸,其在规划形态上分为核心区和延伸区。 2. 四个集聚区正在进一步拓展提升功能和形态 卢湾淮海中路时尚商务区、静安南京西路专业服务集聚区、黄浦西藏路环人民广 场现代商务区、长宁虹桥涉外商务区。这些集聚区在成熟的商务中心基础上发展起来, 通过这些年的改建、提升,集聚了更大的服务业功能,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3. 三个集聚区正在加快前期准备工作 (1)闵行七宝生态商务区。已完成“七宝生态商务区概念性规划”、“上海市闵行 区七宝生态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的制定。目前动迁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 项目招拍挂的前期准备工作。 (2)不夜城(苏河湾)现代交通商务区。苏河湾的开发建设将充分挖掘沿线深厚 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保留老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以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技术、 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为重点,打造成为苏州河沿岸集商务、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现 代服务业集聚区。 (3)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 (二)2010 年主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情况 1. 虹口区北外滩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1)区域概况。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是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 重点区域之一,规划面积3.03 平方公里,南临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与陆家嘴、外 滩呈“黄金三角”鼎立之势,共同构成航运服务、金融、贸易融合发展的上海中央商 务区核心区。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依托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以航运服务为龙头,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形成企业成群、产业成链、 要素成市的航运集聚功能,形成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航运服务资源集 聚中心,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成为上海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功能目标定为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即“企业总部基地”:依托 航运产业基础,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集聚船公司、物流公司、邮轮公司等航运业企 业总部,集聚海事仲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航运相关的功能性机构总部,集聚商贸、 旅游、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 航运要素集聚中心。通过平台搭建和政策突破,集聚航运交易、金融保险、人才服务、 信息服务、海事服务等要素,建成资金、人力、信息等要素完善的市场体系,形成航 运市场要素集聚、交易和优化配置中心,提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国际邮轮客运中心。以打造邮轮母港功能为中心,拓展上海国际客运中心功能, 吸引更多世界知名邮轮公司开辟邮轮航线,并进一步完善邮轮补给、维修等配套服务, 建成上海的“水上门户”。 口岸服务中心。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大厦,完善“一门式”通关服务中心 功能,集通关业务、查验单位行政审批、地面运营服务处理、政府公共服务等功能于 一体,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4)推进进展情况。截至2010 年末,北外滩沿江地区开发建设累计完成90.5 万平 方米,在建84.1 万平方米,为北外滩发展航运服务业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保障。目前 北外滩集聚了航运企业户数为3000 余户;上海市船东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物流人才服 务中心、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仲裁院、上海国际航运信息中心、上 海国际邮轮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交通运输与物流研究中心 等项目落户,航运功能要素进一步集聚;邮轮经济发展迅猛,2010 年,访问北外滩的 邮轮(含客班轮)194 艘次,在北外滩出入境的邮轮游客22 万人次,占上海邮轮游客 总数的83.8%,同比增长49.7%;当前,积极筹建成立上海航运产业基金。 2. 杨浦区江湾—五角场科教商务区 (1)区域概况。江湾- 五角场科教商务区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确定的四个市级副中心之一。规划范围北至殷高路,东至民京路、国京路、政立路、 国和路一线,西至国定路、政立路,南至国定路,规划面积3.11 平方公里。规划开发 总量约500 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空间为100 万平方米,地面建筑400 万平方米。其 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分解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公共服务功能,并服务于上海市东北 部地区。区域按功能分为南部商业商务区规划面积0.96 平方公里,中部创智天地规划 面积0.86 平方公里,北部知识商务中心规划面积1.29 平方公里。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以知识创新区公共活动为特色,融商业、金融、办公、 文化体育、科技研发及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市级公共活动中心,以科教为特色的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以繁荣繁华为标志的市级商业中心、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3)推进进展情况。“十一五”是江湾- 五角场科教商务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期, 重点项目建设已从集中在南部的商业商务区向中部延伸,相继建成了一批功能性项目。 综合“十一五”前已建成项目,至“十一五”末, 江湾- 五角场科教商务区共建成项 目总建筑面积达134.7 万平方米(地上面积96.3 万平方米、地下面积38.4 万平方米), 占规划建设总量的26.9%。其中,商业面积42.9 万平方米、商务面积41.3 万平方米。 已建地下空间占规划建设地下空间面积38.4%。其规模庞大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和连接已 成为江湾- 五角场科教商务区独具于上海四大市级城市副中心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一 个形态功能凸现、科教特色鲜明的国际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正在上海东北部迅速崛起。 ① 南部商业商务区。随着万达广场、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蓝天大厦、金岛大厦、 沪东金融大厦、平盛大厦,中环国际大厦等一批功能性重点项目的竣工,促进了区域 商务商业的发展。五角场商业中心实现销售(营业)总额已从“十五”末的5.62 亿元(限 额以上企业)上升至2010 年的37.4 亿元。目前,五角场商业中心已被正式命名为“上 海名牌区域”,显示了五角场商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展现了“五角场——上海商业 新地标、旅游购物新体验”的新风采。 ② 中部创智天地。近年来,五角场商业、商务集聚区的科教创新特色功能也不断 显现,一个以信息产业、现代设计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创智天地 崛起。区内集聚了一批著名跨国企业,如EMC、甲骨文、易保、缤动信息等。2010 年, 上海市政府在创智天地设立了“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EMC 中国卓越研发集团、卡 巴斯基上海实验室、天云科技等企业首批入驻基地,成为了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 的增长点。同时,创智天地一直致力于吸引创投金融机构资源,已成为上海市主要的 创投机构聚集地之一。南南全球技术产权交易所、南南环境能源交易所、美国硅谷银 行中国办事处、美国湾区委员会中国办事处、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杨浦风险 投资服务园等一批功能性机构的进驻, 带动吸引了10 余家创投机构在创智天地聚集,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谋求国际合作、技术转移、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 ③ 北部知识商务中心。将建成以商务办公为主导,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研发、 酒店等城市商务功能配套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已引进的美国商业巨子铁狮门 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的新江湾城F 区地块正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3. 杨浦区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海上海项目) (1)区域概况。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位于杨浦区西南,处于杨浦向西、向南与 市中心联系的门户位置,是杨浦滨江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心、一城、一江、 三区”产业布局的核心功能区之一。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将是杨浦区未来发展重要 的经济增长区,也是杨浦区国际化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载体。 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位于杨浦区西南角,与黄浦江核心区中段相邻,与虹口区北外 滩接壤,西起大连路,东至打虎山路通北路,北依控江路,南抵杨树浦路,面积1.37 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为南起长阳路,北至唐山路,东侧以通北路为界,西侧以大连 路为界,核心区面积0.55 平方公里。杨浦区拥有以百年复旦、同济等国内知名大学为 首的14 所各类高等院校,数量超过了全市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其知识创新优势资源 十分明显。杨浦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战场,将通过营造区域创新体系,使科 教和人才“两个第一”资源核心优势转化为总部经济发展竞争优势,这也是吸引跨国 企业大连路集聚的一大优势。目前已经引进包括西门子华东地区总部、德国大陆集团 亚洲总部和中国研发中心、香港安莉芳集团、北美广场等外资企业入驻,使这一地区 从最初的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逐步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的聚集地。 (2)总体目标。以西门子华东地区总部、德国大陆集团亚洲总部和中国研发中心、 香港安莉芳集团等知名跨国公司项目相继落户为契机,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引进具 有产业引领作用的企业地区总部的力度,同时,积极打造国内外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 创意、工作生活休闲的理想栖息地,大力推进外向型产业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国 际化水平,将大连路总部研发集聚区建设成具有鲜明的国际特色的总部研发集聚区域。 (3)产业目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产业发展的集聚度,发展包括总部产业、 研发产业、配套产业三者有机组成的“总部产业链”。大力发展总部产业、研发产业, 拓展总部的市场功能、研发功能、投融资功能、财务结算功能,使总部成为企业的研 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积极引进环保节能研发产业 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各3 家左右。大力发展光电信息研发产业、创意设计产业, 以期总产出在十二五期间增长20 亿元左右。 (4)配套目标。建设与总部研发集聚区相适应的商务商业配套设施,引进1~2 家 大型百货店,同时引进15 至30 个国际知名品牌,提高该区域的消费层次。通过国际 性教育、医疗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区域内总部高层管理人员的服务。同时,建设1、2 家为广大年轻白领服务的人才公寓。 4. 宝山区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 (1)区域概况。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位于宝山区友谊路以南,铁山路以东, 占地347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5 万平方米。处于宝山西城区的中心位置,西临上海国 际汽车城,东接国际级造船基地,南有复旦、同济、上海大学等产学研基地,距虹桥、 浦东机场均在40 公里之内。其中,一期硬件建设已经完成,包含“独栋总部楼”、“综 合商务楼”、 “交易市场”、“沿街商铺”、“地下停车库”等多种建筑业态。一期商务办 公面积11 万平方米;餐饮为主题的配套商业1.2 万平方米,钢材交易中心9000 平方米; 地下车位近500 个。 2007 年,该项目被授予“上海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是上海市“十一五” 发展规划四大产业基地之一,成为上海国际钢铁服务业中心。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宝山作为我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在发展钢铁延伸服务 业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宝山区在推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紧紧依托 钢铁主导产业,整合区域内制造、港口、货场、运输等优势资源,着力拓展和延伸钢 铁特别是精品钢产业链,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钢铁服务业集聚区。上海 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坚持“把硬的作软,把短的作长”的建设理念,努力实现“投资 成本的谷地”、“经济效益的高地”,着眼于“立足上海,服务全球”,力求延伸和完善 钢铁服务领域,通过打造钢铁电子信息交易、钢铁物流分拨、金融服务、会展服务功 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市场要素的完善来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能级,提升 钢铁服务业的层次与能级。 (3)推进进展情况。通过几年努力,该项目一期已经吸引各类企业600 多家,入 驻率达到了80%,其中购置办公楼客户280 家;钢材交易市场220 家;注册用户300 多家(其中180 户为园区内买楼客户),注册资金15 亿元,预计2011 年园区内企业年 销售额将达800 亿元。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不仅让钢铁企业享受高品质的商务办 公环境,还致力于搭建企业服务平台: ① 交易与物流中心。与中国诚通集团合作,建立了钢铁现货交易市场;结合现代 网络,建立了“BANKSTEEL”电子交易平台;结合钢铁准期货的特点,建立了钢铁远 程交易平台,实现了钢铁交易的有形与无形、现货与远期、信息流与商流的有机结合。 借助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产生的强劲商流,将整合上海、宝山及其周边地区 雄厚的物流配套,针对钢铁物流,与中远集团,中储集团精诚合作,积极探索仓储监管、 异地质押的新模式,促进钢铁行业商流、物流、资金流的结合。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 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还将着力于建设上海物流资源交易平台,通过物流资源的合 理配置,实施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电子化,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安全、及时地到达客户 手中,有效地提高物流效率。 ② 资金与资源中心。为解决钢贸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上海宝山钢铁物 流商务区成立了专业的金融担保公司,通过企业集群,近距离沟通,联通银企,建立 诚信体系,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将与渣打银行、花旗银行 等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成立钢铁发展基金,对优质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资金平台形成 的基础上,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还将进一步建设资源平台,集中企业需求,联合 采购,统购分销,满足钢厂批量要求,降低采购成本。 ③ 信息与沟通中心。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将联合全球钢厂、交易市场、信 息服务企业,提供市场供需信息、行业资讯、政策导向等综合信息,以全球最大的钢 铁资讯平台——“我的钢铁”为依托,召开各种行业沙龙、会议,为企业创造无限的 商机。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还将与美国WSD、英国SBB、德国MEPS 等建立数 据互联及分析关系,形成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发布宝山钢铁指数,力争成为世界钢 铁行情的风向标。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务区致力搭建公共沟通平台,力争成为政府与 企业沟通的桥梁,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反馈企业信息,寻求地方财政扶持政策,人才 扶持政策、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助力企业发展,降低沟通成本。上海宝山钢铁物流商 务区倡导企业集群,通过近距离沟通,避免恶性竞争,企业之间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协同发展。 ④ 会议与展示中心。该项目二期,将建设一个集会议、展示、信息发布等功能 于一体的会议与展示中心。开展独具钢铁特色的沙龙和俱乐部活动,为企业产品发 布、企业形象展示提供舞台。二期项目于2010 年10 月25 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2 年可部分交付使用。二期将在一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酒店、公寓式办公楼、LOFT、 STUDIO 等新的业态将以更加个性化的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铁哥们”,打造钢铁 产业生态型的共同市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500 家以上企业,产生超过1000 亿元的销售额,为地方每年创造10 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提供2 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5. 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 (1)区域概况。经过全市“两规合一”规划调整后,赵巷商业商务区规划范围总 用地334.4 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296.1 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313.3 万平方米。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赵巷商业商务区在未来五年将重点发展大型商业、娱乐、 会展、办公和一定量的居住;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环境优美、兼具国际化特色与地域 特色的地区综合性、生态低碳型商业商务中心。 (3)推进进展情况 ① 经济效益进一步明显。随着赵巷商业商务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落户企业的 成功运营,区域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广为人知,市场人气进一步集聚,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乐观。至2010 年底,上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实现销售收入16.1 亿元,同比增 长35.6%, 上缴税收7673 万元,同比增长50.4%;上海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实现销 售收入5.6 亿元,同比增长99.3%, 上缴税收3240 万元,同比增长145.0%。 ② 加速项目推进。上海绿地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二期项目:该地块总面积170211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212915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06901 平方米,地下建 筑面积6014 平方米。现已进入室内装潢和招商布展阶段,预计2011 年3 月将正式对 外营业。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0 亿元,税收6200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500 个。 上海珠江创展国际商贸中心西区商业项目:建筑面积146590 平方米,已于2010 年底部分结构封顶, 预计2011 年12 月正式竣工投入运营。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可 达6 亿元,税收1500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200 个。 上海珠江创展国际商贸中心中区一期办公项目:建筑面积104458 平方米,已于 2010 年9 月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设周期暂定24 个月。 上海珠江创展国际商贸中心中区办公及酒店二期项目:建筑面积128870 平方米, 计划2010 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工程建设周期约为30 个月。建成后,预计年营运额12 亿元, 税收3500 万元。 . 徐汇区漕河泾高新科技产业服务区 (1)区域概况。漕河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位于开发区中心区域,东起虹梅路中环线, 南沿漕宝路,西至古美路,北临宜山路,总占地面积约23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 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建筑面积约20 万平方米(其中,科研、办公用房面积约40 万平方米, 酒店式公寓和SOHO 式小型办公用房面积约10 万平方米,商贸、商务和综合配套服务 用房面积约10 万平方米)。集聚区地处徐汇区,携轨道交通9 号线与12 号线之便利, 以中环线为枢纽,四周商务与住宅区环抱,地理区位优势突出。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集聚区建设目标是成为功能集聚、配套完善、交通集 散高效有序、建筑形态优美和谐,与上海“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宏伟目标相适应 的,能充分体现上海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和综合 服务功能的示范区。结合漕河泾开发区自身产业发展特点,集聚区定位为“四大平台”, 即以集聚“一部三中心”(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管理服务中心) 项目为主的“总部经济平台”;以集聚一批软硬件产品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 系统集成设计及开发等项目为主的“研发设计平台”;以集聚一批技术创新、科技成 果转化项目和专业孵化器为主的“创新孵化平台”;以及集聚一批为上述三个平台提 供综合配套服务的项目的“综合服务平台”。集聚区细分为总部经济区、孵化创新区、 研发设计区、综合配套区、商贸服务区、会议中心区、能源中心及中央控制区,以满 足各方需求。 (3)推进进展情况。集聚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环境先行”的原则进行开发。 集聚区首期于2008 年4 月建成,集聚区二期的总部经济区于2010 年5 月竣工交房。 集聚区特别注重引进世界500 强项目及国内重大项目,目前已吸引了一大批中外企业 的地区总部及研发设计中心的入驻,如:汇付天下网络、腾讯科技、淘米网、金煤集 团、沃尔玛采购中心、标致雪铁龙亚洲区总部、捷普科技亚太研发中心、泰科电子亚 太区总部、研祥集团区域管理总部、美光半导体、艾默生电气、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传输、 罗克韦尔自动化、艾利丹尼森、奥索假肢、安吉安星、贝尔· 阿尔卡特朗讯以及麦当 劳中国总部等。 7. 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 (1)区域概况。长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位于普陀区南部,内环和中环线之间,靠 近虹桥国际机场和沪宁高速公路,东起长风公园,南临苏州河,北到金沙江路,西至 真北路中环线,该段苏州河岸线长约2.7 公里,整体绿化率超过50%。实际可规划开发 的土地面积约3300 亩,规划建筑面积290 万平方米,其中高档商办楼宇170 万平方米, 商业娱乐设施30 万平方米,高档住宅70 万平方米,学校、医院等各种配套设施20 万 平方米。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主要依托苏州河和长风公园,形成高绿地覆盖率的特色, 体现国际水准、海派风格和生态效益。“十二五”期间要把长风生态商务区建设成为生 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功能特征显著,规模企业集聚的总部型、国际化现代服 务业集聚区。其主要功能为商贸总部和会展服务,股权投资和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和 休闲服务。 (3)推进进展情况。累计开工170 万平方米(含地下建筑),建成34 幢共57 万平 方米。商务楼宇总体规划中的酒店、会展中心、大型商场等配套服务项目全部开工建 设,其中两座五星级酒店已经开业,国浩长风城(国盛中心)一期3 万平方米基本建成, 即将开业。“金融港”功能建设实质性启动。“长风金融港”建设是园区三大功能之一。 园区依托长风国际大厦,参与金融服务市场培育,参与资本市场运作。集中引进股权 投资企业、境外私募基金、从事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的基金或企业,以及其他非银行 金融机构入驻落户。目前,园区内已有10 余家股权投资与管理企业入驻落户。配套服 务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长风生态商务区连接虹桥、沟通东西的“五路四桥”全面建成 通车,形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网格;苏州河沿河绿地连线成片,全面建成,工业遗址园 南块绿化启动建设,4 号绿地游船码头交付使用;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区妇幼保健 中心项目开工;社区中心前期工作启动。 8. 奉贤区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 (1)区域概况。南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位于奉贤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 桥新城中心位置,G1501、A4 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规划用地面积约1.47 平方公里,规 划建筑总面积为256 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商业面积约172 万平方米,根据未来发展和 功能配套要求,空间布局分为四大区域,包括总部办公区、商务配套区、商业休闲区 和生活居住区。以此打造南上海产业新高地,城市新功能的CBD。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上海人才、信息、资本、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将总部商务区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融入上海、国内中小企业步入长三角、国际 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通过构建行政服务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技术创新 平台、中小企业交易对接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特色服务,形成以“6+8”重点发 展与优先发展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格局,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中小企业总部以 及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等。 (3)推进进展情况。商务区一期范围内已经全部完成地块招商,核心项目有南方 国际购物广场,总建筑面积约50 万平方米,其中引进了中国最大商业零售航母——百 联集团,拟共同打造成南上海超大型购物中心;同时,绿地望海新都项目、银河丽湾 项目,商业与住宅面积共为60 万平方米。二期总部办公区和商务配套区规划面积26.2 公顷,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已决定在此建设中国中小企业大厦项目,该项目已于2010 年 12 月正式启动。 9. 浦东新区外滩-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世纪大都会) (1)区域概况。外滩-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世纪大都会)位于浦东竹园商贸区内, 基地由世纪大道、张杨路、福山路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地块,是一个结合公共交通系统、 文化设施、开敞空间、社交场所、商场和写字楼的多功能综合体、都市活动中心,也 将成为上海和浦东的标志性公共场所之一。世纪大都会项目与上海目前唯一的地铁四 线枢纽换乘站世纪大道站(地铁 2、4、6、9 号线)相邻,利用下沉式广场将交通枢 纽与地块开发结合起来,把交通出行与商业、办公融为一体。地块占地面积9.7 万平 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8 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是浦东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核心区 之一。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了以金融为核心,包括商业服 务业、专业服务业、会展旅游业等行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3)推进进展情况。截至2010 年5 月,新区金融机构总数达到625 家,占全市的 80% 左右,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40% 左右。其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聚了中外金融机 构569 家,包括中外资银行、保险机构249 家;证券、期货、钻石、石油、人才等国 家级和市级要素市场8 家;已建成商务楼宇865.9 万平方米,在建303.1 万平方米。共 有甲级商务楼宇187 幢,其中有9 幢楼的楼均税收超过5 亿元。 10. 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创意文化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区 (1)区域概况。国家级高新科技园区,以信息、内容产业为依托,中区核心区占 地面积约35 公顷,重点集聚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及科技研发总部。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依托原有高科技产业所积淀的企业、技术、人才等基 础优势,进一步建设、引进版权交易和服务、投融资服务、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人 才服务、产业促进等市级文化产业重点要素功能平台,引进风险投资、银行、保险、 会计、评估、市场推广等专业服务业,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业,形成以科技进步、创新 研发、金融支持和贸易结合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区,使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原来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延伸和拓展产业服务功能,完善城区基础配套。力争功能的 垂直叠合与规划的平面布局相结合,满足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产业升级的需要。 (3)推进进展情况。集聚区已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孵化促进的创新集成服 务体系,形成以网络游戏、动漫、数字内容和新媒体为主的产业集群,累计引进相关 企业380 家,年产值已突破100 亿元。企业成果迭出,科技创新,市场影响力巨大, 并不断占据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在“十二五”期间,张江集聚区 将进一步建设成为融合科技、文化、时尚优势的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促 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贸易的紧密结合,放大“聚焦张江”及浦东综合配套改 革的体制和政策优势,形成新兴产业规模优势,加强与外省市的有效联动,辐射、带 动长三角、全国的文化创意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 11. 浦东新区世博- 花木国际会展集聚区 (1)区域概况。世博- 花木国际会展区是世博园区和新国际博览中心周边以会 展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包括多个商务、商业及酒店配套项目,目标是 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著名的国际文化交流、商务办公、会展旅游集聚区之一。其 中世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5.3 平方公里,浦东部分为3.9 平方公里,世博后永久 保留的将有世博轴、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演艺中心(一轴四馆),总 建筑面积约74 万平方米。新国际博览中心目前已建成启用11 个馆,总面积22.7 万 平方米(室内12.7 万平方米、室外10 万平方米)。全部扩建工程最快将于2011 年 底完工,建成后新国际博览中心总面积将达到29.6 万平方米(室内19.6 万平方米、 室外10 万平方米)。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以会展为核心,带动以会展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服务业 的发展,促进宾馆、餐饮、商务、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辐射力较强的会展商贸区。 (3)推进进展情况。2010 世博会后,世博- 花木国际会展集聚区将依托世博园区、 新博中心和陆家嘴会展设施,形成世博(浦东)配套博览区、花木(新博)会展服务 业集聚区、陆家嘴综合会展区等三大核心区域,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会展资 源最为集聚的区域。 12. 徐汇区徐家汇知识文化综合商务区 (1)区域概况。位于上海市区的西南部,东起宛平南路,西至中山西路,南连中 山南二路,北达淮海西路,总面积4.7 平方公里,有1、9、11 三条轨道交通线经过, 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捷。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积极推动商务商 业协调发展,鼓励引导商业零售企业细分市场,进一步推动批发贸易业向规模化方向 发展,支持引进新兴商业模式,不断完善商业布局,深入推进商旅文多元融合,全力 打造集商贸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务中心、商业中 心和公共活动中心,充分体现城市副中心的繁荣繁华。 (3)推进进展情况。涉及开发的重点地块虹桥路88 号正在动迁之中,2011 年将完 成土地出让。 13. 闸北区不夜城(苏河湾)现代交通商务区 (1)区域概况。苏州河北岸闸北区段有着大量老仓库、老民居和众多人文历史遗 迹,是闸北商业、金融业、运输业发端之地。闸北区“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加快建 设苏州河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目标、任务。2005 年7 月,上海市确定苏州河北岸(西 藏北路)为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期启动第一批项目之一。闸北苏州河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规划范围,南起苏州河,北至铁路沿线,东起罗浮路、河南北路,西至苏州河, 占地面积3.2 平方公里。 (2) 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苏河湾的开发建设将充分挖掘沿线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在保留老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以高附加值、高效益、高技术、低能耗、低 污染的产业为重点,打造成为苏州河沿岸集商务、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 (3)推进进展情况。“十一五”期间,闸北区“苏河湾”高端商务商业集聚区开发 建设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开展。“十一五”后期,根据闸北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南 高中繁北产业”总体发展战略,闸北区“苏河湾”在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等方面取得 了实质性进展。“十二五”期间,闸北区把握“沿江沿河”发展机遇,聚集苏河湾一个 核心,以苏河湾开发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其对全区发展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使其成 为传承上海历史文化,汇集时尚元素,集聚高端商务商业的城市新地标,成为区域经 济新增长极。中粮集团开发的“大悦城”总面积近7 万平方米的一期购物中心,已于 2010 年12 月18 日对外试运行。华侨城集团开发的苏河湾1 号、41 号、42 号地块,总 建筑面积约28 万平方米,将成为集商务商业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苏州河北岸地标性项目。 苏河湾西区(原不夜城地区)恒丰路黄金商务大道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国内外知名人 力资源企业进驻国家级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上海洲际中心、上海人才大厦 等一批智能型高端现代商务办公楼宇投入使用,恒基147、隆宇406 等商务商业项目正 在建设。不夜城地区商务楼宇已达34 栋,面积为107 万平方米;三星以上酒店(含待 挂牌的)达12 家;2010 年地区区级税收占全区比重达到20%。 14. 松江区松江(欢乐谷)休闲旅游区 (1)区域概况。上海欢乐谷坐落在上海松江佘山旅游度假区,全园总占地面积90 万平方米,共分为阳光港、欢乐时光、香格里拉、蚂蚁王国、上海滩、金矿镇、飓风 湾七大文化主题区;拥有100 多项老少皆宜、丰富多彩的观赏体验项目,有众多从美国、 德国、荷兰等国家引进国内乃至世界顶尖科技娱乐项目。由华侨城集团耗资40 亿元精 心打造,是华侨城集团继深圳欢乐谷、北京欢乐谷、成都欢乐谷后,欢乐谷品牌全国 连锁发展的重要布点,于2009 年暑期建成开放,致力于打造目前中国规模最大、项目 最多、景色最美、科技含量最高的主题公园。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上海欢乐谷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项目最多、科技含 量最高、最具魅力的现代都市娱乐主题公园。上海欢乐谷定位为上海最具吸引力的文 化产业核心项目、长三角重要旅游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顶级原创型旅游胜地。 是上海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中提出的全市重点建设的十二个特色旅游 产业园区之一。 (3)推进进展情况。欢乐谷一期规划78000 平方米已基本建成,集聚区一期投资 约16.2 亿元,进驻企业一家,为上海华侨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上海欢乐谷 大型主题公园项目。集聚区内共建有商铺面积6100 平方米,基本全部租出,入住率为 100%,共有27 个合作单位入驻,包括百盛餐饮有限公司、柯达(中国)有限公司、上 海心依有限公司、上海松乐格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 15. 嘉定区国际汽车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区域概况。上海国际汽车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内, 紧邻轨道交通11 号线墨玉路站。集聚区规划区域北至曹安公路、南至吴淞江、东至墨 玉南路、西至新源路。总规划面积68 平方公里,经过5 年多的建设已初步形成综合性 汽车产业基地。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上海国际汽车城建设依托原有的先进制造业厚实基础, 以打造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为目标,通过多主体同时推进,超强度集中投入,多功能 综合开发,已经基本建成重要基础设施和骨干功能项目,在此基础上,建设上海国际 汽车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旨在打造汽车城生产性服务业的核 心功能区,业已建成的赛车场、博物馆、会展中心、汽车质检中心、汽车城大厦、全 国零部件出口基地、上汽工程研究院等汽车服务业功能项目则构成了对核心功能区的 有力支撑和功能延伸,其在规划形态上分为核心区和延伸区。 自集聚区建设启动以来,核心区及延伸区的建设稳步推进,特别是核心区以轨道 交通11 号线安亭站为代表的嘉亭荟商业广场项目一期已初具规模。进入到2010 年, 项目一期工程的部分建筑单体已实现结构封顶,其商业部分单体也加快建设,预计 2012 年实现租赁面积达2.9 万平方米,入驻率达46%。它与北侧汽车城俱乐部街区、 零部件出口基地,东侧颖奕皇冠假日酒店,南侧汽车会展中心、博览公园等,形成优 势互补、资源共享局面,共同推动汽车城面向长三角,与昆山花桥商务城形成错位竞争、 互利互荣的中央商业商务区。 延伸区方面,为提升集聚区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级,以汽车城大厦为代表的甲级 办公楼宇及物业租赁得到加强;其二,在产业上为加快汽车研发高地建设,汽车科技 研发港项目目前已加紧启动,意大利宾法中国研发中心、加拿大KSR 已签署了入驻意 向书,航盛电子、鹏辉电子、苏秦网络、联创电子、卓宇信息、福珑工业设计、重庆 超力等即将确定入驻;其三,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的招商工作进展顺利,目 前精进机电、奇瑞新能源、恒动电池、上海电驱动、西上海集团、新能源孵化基地等 一批项目入驻;第四,探索创建“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推动上海市首批私人购车 (电动汽车)项目;第五,加大基础配套投入,目前,曹安公路下立交( 墨玉路—安亭泾) 工程已顺利通车,大大缓解上海世博期间的交通保障任务。 (3)推进进展情况。在未来五年,集聚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谋篇布局。首先,将 加大核心区的城市化综合配套设施投入力度,推动轨道交通安亭站嘉亭荟广场项目的 顺利建成和运营,发挥其对集聚区生产型服务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其次,在延伸区, 将制定以高端产业集聚为特色,重点推动汽车研发功能集聚的战略,以建立自主品牌、 高端研发优势为方向,吸引集聚各类研发企业,打造汽车城研发高地;第三,建设好 新能源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率先在国内开展较为全面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的实 践,创建极具特色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第四,抓住时机,精心策划,探索打 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文化;第五,建立与集聚区特色相结合的海外高新人才引入 机制。 1 . 闵行区七宝生态商务区 (1)区域概况。七宝生态商务区位于外环线以西,漕宝路以北,横沥港以东,航 南路以南,总用地约169 公顷,包括商务区、文化公园和动迁安置三个部分。其中, 商务区四至范围为:东至新镇路,南至漕宝路,西至横沥港,北至吴中路,占地约40 公顷( 不含100 米绿化防护带)。文化公园位于新镇路东侧地带,占地约122 公顷,动 迁安置区位于吴中路以北,航南路以南的地块内,占地约6 公顷。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七宝生态商务区是上海市政府确定的20 个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是面向国际的现代化生态商务区,将成为 上海城市外环绿带、上海商务发展东西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实现提升城市等级的重 要载体。商务区部分规划将以创意文化、休闲娱乐、商业商务为主导功能,同时与新 镇路东侧以生态绿化为主的“七宝文化公园”融为一体,规划方案将水系与绿化融合, 打造集创意文化、休闲娱乐、生态绿化、商业商务为一体的现代商务区。 (3)推进进展情况。七宝生态商务区已完成《七宝生态商务区概念性规划》、《上 海市闵行区七宝生态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闵行区七宝生态商务区功能定位及虹 桥交通枢纽影响区发展策略研究项目报告》。 目前动迁工作已接近尾声,腾出土地已移交区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储备,并正在进 行项目招拍挂的前期准备工作。 17. 黄浦区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区 (1)区域概况。西藏路环人民广场现代商务集聚区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建设的20 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北至苏州河,南至复兴东路的西藏路两侧,包括 西至黄陂路的环人民广场周边地区,是延安路——世纪大道东西向现代服务业产业带 的核心地区,占地面积约1.4 平方公里。该集聚区规划用地面积138.9 公顷,规划建筑 面积95 万平方米,已建成75 万平方米。其中商务楼宇面积13 万平方米,商业配套面 积46 万平方米,宾馆会展面积15 万平方米,总投资为33.6 亿元。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该集聚区在产业定位上形成与外滩黄浦江沿岸金融商 贸集聚区错位发展的态势, 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中介、航运、信息、娱乐等现代服务 业行业,依托人民广场地区市级文化中心、办公机构集中的独特区位优势, 以及便捷 的公共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国内外著名中介机构 入驻。 (3) 推进进展情况。该集聚区在产业定位上形成与外滩金融集聚带错位发展的态势, 为更好集聚现代服务业企业,区政府加强规划导向和政策扶持,已获取市级服务业发 展引导资金总额达1080 万元。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中介、航运、信息、娱乐等现代服 务业行业,依托人民广场地区市级文化中心、办公机构集中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便 捷的公共交通和优美的绿化环境,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国内外著名中 介机构入驻,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为198 亿元,税收合计为26.4 亿元。就业人数达到3.2 万人。 (4)推进进展情况。未来发展总体布局是重点推进西藏路沿线五个路口的功能节 点建设。西藏路北京路口的主导功能是贸易、会展、信息、物流;西藏路南京路口完 善商业、文化、旅游功能;西藏路福州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业、商务、行政、文化、 休闲;西藏路延安路口的主导功能是商务、文化、娱乐;西藏路淮海路口的主导功能 是商业、娱乐、商务。与现代商务区总体定位相配套, 锁定城市白领商务和国内外游客 的商务性或娱乐性文化消费为目标客户人群,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楼宇资源整合、文 化设施改建、精品商业集聚及休闲环境营造等手段,增加文化游憩资源,强化现代服 务功能,着力打造融合高雅和通俗、彰显经典和时尚的上海最海派的文化游憩商务区、 现代服务业制高点和时尚文化潮流“先导区”。 18. 长宁区虹桥涉外商务区 (1)区域概况。“十一五”期间,长宁虹桥涉外商务区将“十五”计划中“东至中 山西路,西至芙蓉江路,南至红宝石路,北至玉屏南路、天山支路”的虹桥功能拓展 区范围,调整为“东至中山西路,西至芙蓉江路,南至黄金城道,北至玉屏南路、天 山支路”的功能拓展区范围,规划面积为3.15 平方公里左右,由核心区、中心区和延 伸区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核心区即原有的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0.65 平方公 里;中心区含核心区,东起中山西路,西至古北路,南起虹桥路,北至天山路,占地1.77 平方公里,中心区拓展面积1.12 平方公里;延伸区面积为1.38 平方公里(即由中山西路、 芙蓉江路、黄金城道、玉屏南路天山支路围合的范围内扣除1.77 平方公里的部分)。截 至2010 年底,长宁虹桥涉外商务区已建成各类经济楼宇建筑总面积达267.49 万平方米。 其中,办公面积125.84 平方米,商业面积43.51 平方米,会展面积30.34 平方米,酒店 面积36.74 平方米,公寓面积31.06 平方米。“十一五”期间,长宁虹桥涉外商务区共 建设完成16 个经济楼宇项目,总竣工面积达65.1 万平方米;开工建设的经济楼宇项目 共8 个,总建筑面积合计73.45 万平方米;完成动迁及土地储备项目7 个,地块面积合 计为14.65 万平方米,规划建筑总面积为97.98 万平方米。 (2)产业内涵与功能定位。长宁虹桥涉外商务区已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龙头的外 向型经济,其中又以专业服务业为主要支柱,以会展业为特色产业。其国际经贸与商 务功能突出,区域内及周边集聚了众多国内外经贸机构,并拥有众多跨国采购机构, 现代采购中心已初步形成。 (3)推进进展情况。未来发展总体布局是重点打造“虹开发会展贸易商务区”、“遵 义路高端商业商务区”、“天山路娄山关路时尚商业文化娱乐区”、“古北路仙霞路国际 贸易咨询研究培训区”以及“古北国际宜商宜居区”等五大功能区块。 ——虹开发会展贸易商务区。继续发挥虹桥会展会议优势,规划建设国际会议中 心,增强会展服务功能;引进国内外经济贸易组织和贸易促进机构,充分发挥经贸组织、 机构对贸易主体、商务活动、会议会展等极大的集聚、辐射和促进作用,建设会展贸 易商务区。 ——遵义路高端商业商务区。以尚嘉中心(LV 大厦)为核心载体,以LVMH 集团 国际顶级品牌集成店为标志,沿遵义路在虹桥友谊、尚嘉中心、虹桥上海城、绿城广 场集聚引进高端零售、高端餐饮、高端服务和休闲,打造高端商业商务区。 ——天山路娄山关路时尚商业文化娱乐区。在金虹桥国际中心(商业面积7 万平 方米)引进购物中心和国际时尚百货,以金虹桥国际中心、百盛虹桥天山店、汇金百 货为核心,集聚发展以白领工作群体、周边社区居民为主力消费群体的时尚商业文化 娱乐区。 ——古北路仙霞路国际贸易咨询研究培训区。依托周边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上 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区校合作,与原有国际交流中心、东方维京、现代广场等高等 级大型经济楼宇,共同构成古北路仙霞路国际贸易咨询研究培训区。 ——古北国际宜商宜居区。积极推进已开工的古北国际财富中心二期项目建设, 力争2012 年正式开业。进一步细化黄金城道商业步行街的功能,打造“精致”和“定 制”商业,引进顶级的咖吧、酒吧、家居等休闲业态,为虹桥地区商务提供商业配套, 建设古北国际宜商宜居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