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1992年9月26日,国务院决定撤销上海县和闵行区,建立新的闵行区,以原上海县和闵行区的行政区域为新闵行区的行政区域。
原闵行区所辖地区历史上属上海县。上海县的历史根据马桥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设上海县。明弘治年间始有敏行之称,正德七年(1512年)始称闵行。民国7年(1918年),上海县属江苏省。抗日战争上海沦陷时期,上海县地区隶属于伪上海特别市。民国34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上海县复原。
1949年5月15日,上海县解放,先后属苏南区、江苏省。
1958年1月,划属上海市。
1959年12月,以原上海县闵行镇和吴泾地区设闵行区。1964年6月闵行区撤销并入徐汇区,并改为闵行、吴泾两个街道。1981年2月恢复闵行区。
1992年9月26日,与同时撤销的上海县合并为新的闵行区。
马桥文化
马桥古文化遗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俞塘村,座落在一道被称为“竹冈”的贝沙堤之上,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宽带形状。“马桥文化”是太湖地区一个典型的文化遗存,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距今5500年,马桥遗址已经形成陆地。从菘泽文化至良渚文化过渡时期,先民们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至夏商时期,成为环湖地区面积最大、最具有当时社会生活面貌的典型村落,总面积超过150000平方米。春秋战国至唐、宋、元时期,这里一直是先民们的定居地。1982年,马桥遗址被考古界定名为“马桥文化”。
马桥遗址于1959年发现,并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进行了数次挖掘,出土文物1000余件。马桥遗址的发掘为论断上海的历史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推断上海的成陆提供了珍贵史实。
地理位置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钥匙”。北纬31.05度,东经121.25度。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虹桥国际机场位于区境边沿。吴淞江流经北境,黄浦江纵贯南北,分区界为浦东、浦西两部分。闵行是上海市主要对外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主要工业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区。
气候条件
闵行区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半年主要受西风带天气系统控制,下半年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风带系统影响,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每年6月中旬中到7月上旬初为本地梅雨期。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行政区划
闵行区现有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共有156个村民委员会和343个居民委员会。区政府设在上海地铁1号、5号线终点站——莘庄镇。
人口状况
200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81.43万人,其中,外来人口74.61万人。
经济增长
2009年,全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1.67亿元,第二产业802.05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432.63亿元,增长26.6%。
财政收入
2009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42.7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10.35亿元,增长14.3%。
荣誉集锦
2001年“国家园林城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2年“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2003年“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
2004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
2005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2006年“国家生态区”
2007年“全国绿化模范城区”、“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区”、“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区县20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城市”
2008年“全国企业创业环境最佳区(县)”、“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2009年“第三批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区”
投资结构
2009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5.9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5.96亿元,占49.3%。
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56.6亿元,占19.1%;第三产业投资239.3亿元,占80.9%。
按投资主体分,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47.1亿元,占15.9%;国有经济投资93.5亿元,占31.6%;私营经济投资49.2亿元,占16.6%;其他经济投资94.1亿元,占31.8%。
就业结构
2009年末,全区职工人数达15.1万人。其中,国有经济职工2.5万人,集体经济职工1.0万人,其他经济职工11.4万人。 |